苏州税务:柔性执法促企业自纠
2021年04月06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廖苑辰 肖琳 本报记者 徐云翔
“这份关怀,让我们体会到被信任的感觉,要是再违反一次,我们自己也不好意思了。”苏州贝翔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公司无法正常复工,无法准期申报,“幸亏税务部门对疫情期间的逾期申报给出了不予处罚的决定。”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税务局迅速贯彻落实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各项决策部署,对受疫情影响逾期申报或逾期报送相关资料的纳税人,免予行政处罚,不将相关记录纳入纳税信用评价。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苏州市就已按照相关规定,对符合条件并积极改正的纳税人的税务违法行为实施“首违不罚”。2020年8月1日,长三角三省两市又率先实施区域统一的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制度,共计18项。对清单中列举的税务违法行为,当事人在一年内首次违反且情节轻微,能够及时纠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苏州税务部门鼓励企业自纠,推动柔性执法的做法,不仅增进了征纳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同时彰显税务机关惩教结合、包容审慎的现代柔性监管理念,体现税务执法的公平与公正。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苏州市税务系统累计不予处罚案件逾2.5万户次。
“‘首违不罚’基于包容性立场,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制度创新。”苏州市税务局法制科副科长仲磊说,“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自查自纠,彰显制度的人性化,而且可以引导纳税人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提高税法遵从能力和水平,与税务机关共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除了“首违不罚”,苏州税务试点开发的纳税信用预警提醒也充分体现了税务部门执法的柔性。
“您有一条纳税信用预警信息,为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请您根据可修复指标提示,及时纠正失信行为……”近日,有些纳税人收到了来自苏州税务部门的预警提示信息。
原来,苏州税务部门于去年试点开发纳税信用预警提醒服务,依托电子平台及时向纳税人精准推送纳税信用评价情况和动态失信信息提醒,网格员全程跟进辅导纳税人及时修复纳税失信行为。以往,纳税信用评价都是在评价年度次年公布评价结果,纳税人得知扣分情况后再纠正失信行为,往往只能获得最低一档次的信用修复加分。纳税信用预警提醒服务有助于让纳税信用管理变事后评价、事后告知、被动应对为日常管理、前置提醒和主动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人的信用损失。
“现在纳税信用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招投标,对于税费政策的享受,还直接关乎企业形象。有纳税信用预警提醒,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存在的失信情况,并可以通过税务人员全程辅导修复失信行为,最大程度地降低纳税信用风险。”常熟一家企业财务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