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涉税典型案例,我会第一时间和同事讨论” “鉴”的深度,影响企业“防火墙”的厚度
2021年07月23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本报记者 覃韦英曌 通讯员 尤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涉税典型案例,不仅基层税务机关和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高度重视,而且企业财税负责人也非常关注。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财税负责人都表示,对涉税典型案例“鉴”的深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防火墙”的厚度。
瑞安市中油油品有限公司会计人员薛女士,十分关注与油企相关的涉税典型案例。她告诉记者,上个月,她刚从新闻上看到一起关于成品油经销企业变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团伙案件,案值超过500亿元,涉及25个省,第一时间就与同事进行了讨论,剖析常见的手段,举一反三,检视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并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内控。
浙江通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林孝敏,通过研读涉税典型案例发现,虚假注册空壳公司虚开发票,是目前违法分子惯用的手段之一。于是,她和同事通过财务提前介入、严控供应商的方式,在实物流、资金流、发票流“三流一致”的基础上增加对合同流、运输流的把关,从源头上有效杜绝了上游企业虚假开票的风险。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接收到典型案例中多次提及的非法制造的发票,并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的风险,通力传动加强了报销环节对增值税普票的核查,配置了专业的发票查重系统,核验发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
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车用滤清器的企业,2020年公司超过八成的营业收入来自出口贸易。公司财务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自从实现无纸化办公后,税务部门不再要求企业提交出口退税备案资料。因此,公司财务部与国际贸易部经过协商进行了分工合作,国际贸易部单证员负责向业务员和货运代理公司收集出口报关单、货运提单、装货单(无纸化放行通知书),财务部由银行出纳负责收集出口销售发票、内陆运输发票、海运费发票、银行收汇水单,并按月将两个部门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后,装订成册存档留底备查。
“涉税违法行为,是不可碰触的高压线。”在浙江省戈尔德减振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晓燕看来,这些典型案例中的涉事企业及人员,是非常不明智的。有的企业只看眼前的蝇头微利,却无视企业长远发展,因小失大;有的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发不义之财,最终身陷囹圄,作茧自缚。她表示,通过在企业内部宣讲这些典型案例,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可以提醒企业工作人员,在日常生产运营中,一定要重视防范涉税违法违规风险,强化税务内控工作。“税务合规,一定要做早、做细、做透、做深入。”王晓燕说。
在仔细研究国家税务总局近年公布的涉税典型案例后,王晓燕认为,要真正提升税务内控,系统性堵住税务风险,光靠财务部门不行,要涵盖到企业所有的业务部门;光靠人为把控不行,要搭建信息系统进行系统性防控。基于此,戈尔德以财务系统为核心,通过ERP(企业管理系统)、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PM(项目管理系统)、SRM(供应商管理系统)和分销系统等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将风险防控的触角延伸到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业务环节。在减少内耗的同时,也为系统性的涉税风险自查打下良好基础。
王晓燕告诉记者,今年,戈尔德利用这些数据平台,通过列税种、找数据、查疏漏的方式,开展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涉税风险排查,并通过此次自纠自查,倒逼业务部门在开票、用票上切实做到合法合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依托税务网络可信身份体系对发票开具、使用等进行全环节即时验证和监控,实现对虚开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惩处从事后打击向事前事中精准防范转变。容诚税务师事务所(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刘剑提醒企业,随着税收大数据的共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税务预警系统也将更加容易捕捉到企业的涉税违法违规行为。建议企业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税务健康检查、税务风险排查纳入常态化工作,从源头上切实防控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