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结税项先解决 跨区迁移“走”得顺
2021年07月16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8 作者:聂珺婷 王丽丽 本报记者 王善宏
前段时间,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发布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要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突出“两翼”联动,2021年将引导全市各方面资源优先向城市副中心投放,深化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与通州区产业协同发展结对机制,围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的“3+1”主导功能,推动首旅集团、北投集团、华夏银行等市属企业搬迁入驻。记者采访发现,部分企业已经向副中心迁移,“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动态:
北京大企业正向副中心聚集
据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通州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何龙介绍,2020年2月,华夏银行在通州区成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2020年4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投集团)正式迁入通州区,并在通州区税务局申报纳税;2021年6月,北京首都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首旅集团)已经完成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迁移程序,正式将注册地址变更为通州区。随着城市副中心定位的不断强化,北京中心城区适宜产业资源正集中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平移,越来越多的市属企业迁入通州,对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就税源迁移数据来看,企业跨区迁移呈现出“副中心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布局集中度高”的特点。北京市通州区税务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跨区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企业共计8115户,其中从中心城区迁入的企业共5173户,占63.75%。从产业形态来看,迁入企业主要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以及批发零售领域等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6.52%。
据了解,为进一步保障符合城市副中心定位的企业入驻,北京市通州区税务局指定重点税源管理所专项对接副中心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的迁入落户,对拟迁入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管家式”对接服务,了解企业涉税需求,开辟跨区迁移快速办理通道。同时,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迁入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通州税务重点服务企业清册》,目前已储备重点对接企业百余户,制定重点服务企业服务管理事项清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重点服务企业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提醒:
未结税项可能影响迁移
大企业跨区迁移,不是单纯的办公地点的迁移,要涉及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项业务的迁移。在此过程中,如何合规完成相关业务,是大部分跨区迁移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发现,跨区迁移企业通过北京市电子税务局提交跨区税务迁移申请和相关资料,提出迁移申请的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迁移,十分便捷。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企业存在未结事项,会影响其跨区税务迁移的时间。
未结事项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状态为清算、非正常、非正常注销,存在特别纳税调整、税务稽查案件及税收违法行为未处理完结,企业发起的依申请涉税事项未办结,企业申报的税务迁入地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推送的住所变更信息不一致等。“如果电子税务局提示企业存在这些未结事项,将无法启动迁移流程。”何龙说。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向记者分享了他们跨区迁移的经验:公司迁移前曾提交了退税申请,在办理迁移时,财务人员及时到迁出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业务后,才申请跨区税务迁移。
北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建议,有跨区迁移需求的企业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完迁移手续后,要及时在北京市电子税务局确认注册地址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是否一致,再通过北京市电子税务局跨区迁移模块申请迁移。此外,还需要关注跨区迁移后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的变化、税银三方划缴协议的网上重签等事项。
何龙同时提醒跨区迁移企业,有必要提前与迁出地、迁入地税务机关沟通。在提交申请迁移前做好时间规划,与迁出地税务机关确认是否存在未处理完结的未按期限纳税申报等税收违法行为,是否存在逾期未缴纳税款,是否存在未处理完结的退税、土地增值税清算等事项。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应做好总公司和分、子公司的集中或分批迁移规划工作,并主动与迁出地、迁入地税务机关进行事前对接。